發布者:admin 點擊:2220
拉鏈行業也許要比其他的行業幸運一點,因為拉鏈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,是人們生活中的日常用品,沒有取代的產品,更主要的是我國拉鏈產業在世界上的中低檔市場競爭優勢比較明顯。但拉鏈畢竟不是終產品,它受制于下游產業,總的來說拉鏈的需求在下降,特別是本季度更為明顯,并且會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而變化。
當前,我們的拉鏈企業特別關心的是兩大問題:
一、是怎么看當前寒潮下的全球經濟大趨勢,對拉鏈產業,特別是對我國拉鏈企業本身會造成多大的影響;二、是我們企業怎么做才能安然渡過這個寒冬。我們現在還不能評估這場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有多大,涉及面很廣,形勢錯綜復。
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,同樣有些人看到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在不斷的深入,漫及到西方發達,并且向發展中延伸;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事件更是引發了一系列經濟上的嚴重危機,甚至有些達到破產的地步。中國作為一個出口依賴性比較大的,也出現了出口連月大幅下降,不少地區較多的企業出現了破產的現象,有些產業甚至出現了嚴重倒退,于是有人判斷:全球經濟將會出現一個大衰退,中國經濟也難于避免,甚至有人悲觀的估計2009年中國的GDP將會下降到5%,似乎我國經濟已經脆弱到會碰到滅頂之災;也有一些樂觀主義者認為,中國的人口眾多,內需市場非常龐大,這些年來積累的外匯貯備充足,因此這場金融危機是外國人的事,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會有實質性傷害;其實:“信心比黃金和貨幣還要寶貴。”
從當前的情況看,這場金融風暴帶來的危機和影響還處于階段,有些事情還在發展過程中,目前我們還無法預估到困難的嚴重程度。各國經濟體之間,各行各業出現的困難和造成的影響可以用“犬牙交錯”來形容,全球金融國際化帶來的后果是:災難是整體的,是“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”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影響不再是以國界或邊界的局部劃分可以逃避。
從我們拉鏈企業的角度看,年底的幾個月訂單普遍委縮,有些企業訂單下降60%,生產開工嚴重不足,由于下游企業欠帳不能按時償還,不少企業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。盡管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剌激經濟增長和扶持企業渡難關的政策,但目前還沒有看到這些政策帶來的明顯效果,市場明顯需求不足。現在企業普遍表現“心里慌”,在這一個“敵強我弱”的經濟階段,我們能夠做的首先是要管好自己的錢袋子,留有足夠的資金,以避開金融風暴帶來的影響。收縮企業的經營,減少開支,特別是經營性擴張,將防范經營風險放在首位,此時不能因為“心慌”而帶來“心亂”。此時的“無為”不是企業的不作為,我們更應該將精力放在加強學習,搞好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上。
比如學習日本豐田公司的精益管理經驗,開展企業的職業培訓,進行生產流程標準化建設等等,在我們行業中山東中傳公司做得不錯,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,此時正是企業改革的好時機。通過內部的整理、整頓和改革,增強企業的內功,使企業養精蓄。
而我們當前所碰到的金融危機也應當看作是前進中的危機,這些問題隨著各國認識的提高,改革措施的落實,大家齊心協力,問題一定會被解決,社會向前發展是必然的。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好,人們的需求也只會越來越高,經濟一定會重新恢復繁榮,因此,堅持下去一定會贏得勝利。我們要從中看到希望,建立信心,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。
現在是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殘局期,金融風暴帶來的煎熬階段一定是會有的,并且很嚴酷,我們要有過一段苦日子的思想準備,特別是我們一些規模以上的企業將會遇到難以想像的困難,要學會堅持和忍耐,這一段時間也許會有幾年。通過這場金融風暴的洗禮,必然會造成一些企業倒閉、停產或退出,市場競爭的殘酷性暴露無疑,這會使行業發展出現暫時性的倒退,但終我們還是會走出這場風暴的,留下來的肯定是的企業。
我們要以人為本,靠人才來發展企業。企業的進步靠人,企業的發展也是靠人,現在企業要克服困難更是要靠人,“人心齊,泰山移”,因此,我們在困難時期更要注重人心的凝聚,人才的培養和發現。所謂烈火見真金,患難見真情,企業困難的時候正是考驗我們員工素質和檢驗對企業忠誠度的時候,當然也是檢驗我們企業本身不足的時候,通過這場考驗我們會發現自己平常難以發現的問題,從而使我們能夠得到改進和提高。
作為企業,我們應該理解為要在拉鏈企業的內部把握主動,有計劃的進行各項工作和組織架構的調整,主動的解決過去存在的問題,以新的企業面貌和新產品來迎接挑戰,來拓展市場。企業的老板與員工是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勝利之本,而員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是我們克服一切困難的,老板與員工企業關系的融洽,大家力量的充分發揮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。市場競爭其中的要素很多,但員工的凝聚力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極端重要的。只有依靠員工,才是聚積勝利之本。
這一場金融危機教育我們,也磨煉了我們的企業,在這場危機中我們企業終得到的是管理和凝聚力的提高,變得更加的精干。我們對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認識也許會變得更加的深刻,我們對企業的危機管理和防范意識也許會更強,當然我們對在危機中拉鏈產品的抗風險能力,以及市場真正的需求體會更加的深刻,這對我們企業可持續發展是非常寶貴的財富。不管怎樣,我覺得通過這場金融危機后,讓我們學到和值得總結的東西會很多,給我們更多的清醒,我們的企業必須學得聰明起來,企業的基礎更加的扎實。企業的發展是一場持久戰,時代和環境可能不同,競爭對手可能會有變化,產品也在不斷的發展中,但在市場的爭奪戰中,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,或者說競爭力永遠是靠實力的。
什么是實力,已經經歷過市場磨練的人們肯定會有明確的答案。一時敗不代表永遠的敗,一時的勝也不代表永遠的勝,誰更能持久誰才是市場真正的英雄。,不論是跨國公司,還是本土企業,切不可以乘一時之機妄自為大,以強自居。我們企業首先要對形勢有充分的認識,從而對未來有充足的信心,在低潮時期積聚充實的力量,來經得住金融危機的考驗。
如果企業實力不及,說什么都是沒用的,所有這一切都建立在企業生存能力強,有一定競爭力的基礎之上的,塞翁失馬,焉知禍福?對個體企業而言,這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,對整體中國拉鏈經濟而言,沒準兒是資源整合,優化組合的好事,我們拭目以待吧!